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发愿实修

一位法师出家的心路历程

时间:2012/10/21 8:02:15   作者:隆路   来源:学佛社区网   阅读:1294   评论:1

文/隆路

  时常有人问我:“法师,请问我能出家吗?”

  虽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样,但是,末了,我往往会给他们总结一句:“其实,当你这样问我的时候,就说明你还没有做好出家的准备。因为,你似乎还不曾明白出家的意思。”

  出家,究竟意味着什么呢?

  找个清净的世外桃源,看看风景,休闲养生吗?

  ——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美事啊!

  躲开人世间所有的压力和烦恼,自得其乐吗?

  ——就怕到时候,你乐不出来了。

  换一种活法,谋求一条另类的生存甚至是致富之路吗?

  ——您在撞大运,而且,您绝对是个垃圾!

  经常听人议论,现在的和尚如何如何富有。说实话,那是极其个别的现象。如果是名山大寺的管理者,以及特别有名望的所谓高僧大德们,他们会有比较多的信众供养,也许会富有一些。除此以外,绝大多数僧人们都是比较拮据的。在我熟识、交往的僧人当中,还不曾有一个所谓的富和尚,也许,是我和他们缘分太浅吧。

  很多人羡慕寺院的自然环境,依山傍水的,多美啊!可是,人们却忘记了一点,中国的寺院,基本上属于公共场所,不论买票的景区也好,不买票的小庙也好,就算环境很优美,它实际上也是属于大家的,而不仅仅为寺院以及僧人所独有。实际上,依据佛陀的教导,以及我国目前的宗教事务管理条例,寺院里的一草一木,都不属于某个僧人,哪怕你是法人代表;而是属于“常住三宝”,属于“国家”。

  当僧人离开所住寺院的时候,他所能带走的,就是自己的那点随身行李。“铁打的寺庙,流水的僧”,的确如此。

  ——对于无常,出家人体会最深。

  无常到来,你想不走都不行。即使你是一位方丈,或者当家,如果你已经不再符合地方利益的话,某些人的一句话,你就得乖乖走人。

  真心出家,往往意味着加入了“无产阶级”,从此,世界上的一切,都不再属于你,你也不应当谋求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,因为,按照佛陀的教导,连你自己的“自己”,都应当舍弃——那就是所谓的“我”和“我执”。

  舍弃就是布施,真心出家,就是一种布施。

  我目前所在的寺院不售票,但也时常会有游人和香客光临,国人的素质和修养让我体会颇深,比如,当我正坐在床上,用笔记本写文章的时候,外面吵吵嚷嚷地来了一群人,路过我的窗口时,有人贴着玻璃窗往里探望了一下,然后说道:

  “妈的!现在的和尚条件嘎好,还有电脑!”

  ——假如您是我,假如您听到这样的话会很气愤的话,建议您,就不要考虑出家了。因为,这是家常便饭啊。

  出家,并不是为了得到些什么,而是一种放下,一种布施,一种彻底的出离。

  ——乃至于,一种对于虚假概念和俗情尘世的全面超越。

  从小处说来,出家,布施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,布施了家人亲情的牵挂,布施了工作和就业机会,布施了吃喝玩乐的个人享受。再进一步,布施了那个狭隘的自我,和种种习气。

  从大处说来,出家,布施了整个世界,所谓的三界,从以前自以为是的主人,转换成了《楞严经》第六卷当中所说的“寄于残生,旅泊三界”的客人。因为,一旦出家,就不应当再把这个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家,而应当把它看作是需要出离和超越的“火宅”,也是烦恼苦海。所以,古代高僧们常说,出家,就是出离三界之家,出离烦恼生死之家,出离五蕴六尘之家。

  ——倘若没有如此认识的话,出家,就没有意义。即使茫然地走上了出家之路,也将注定不会是一条光明之路。

  就我自己来说,从二十四岁开始看到佛经,一边工作,一边试图了解一下“封建迷信”的内容。事实证明,道听途说完全靠不住,佛经一点儿都不迷信,其文辞之优美,道理之深刻,内容之广博,论证之详实,知识之科学,心境之平等、包容、自在、洒脱、慈悲,无出其右者。

  ——在我的认识来说,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著作。

  而且,佛经的数量竟然那样多,简直浩如烟海了。

  让我怎能不对它们的阐述者——佛陀,油然生起景仰追随之心呢!

  于是,我开始学佛

  当我发现,一边工作一边念经学佛,自己内心却难以宁静,学修难以深入的时候,我就决定——我要出家,专心学佛。无论将来的生活有多么地艰苦,无论人们如何地看待我,也无论放弃挣钱的机会有多么可惜,还无论父母家人朋友如何地失望。

  ——人生的路,要自己走。

  这样才能无怨无悔。

  我甚至不曾和谁商量过,是否要出家,我只是提前两年,把自己的这个决定告诉了父母,告诉了兄弟、朋友和同事,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。尽管,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嗤之以鼻,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。

  ——别人失望与否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自己不要失望,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失望。

  如今,包括父母在内,没有人再为我而失望了,因为,他们逐渐发现,我的选择并不算坏。甚至,我反而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看望他们,反而生存地比别人更加轻松自在一些。

  ——这足以证明,那些当初为我失望的人,是多么地短见和多余,多么地无常,多么地无足轻重了。如果说,当初,放下这一切,的确需要一些勇气的话;如今,我早已不会在意这些如同虚空浮云一般的东西了。

  出家,真正是一种布施。

  布施地越彻底,牵挂就越少,就越容易入道。

  我自己当初的那些做法,在今天的某些人看来,就像是杭州话所说的那样——“脑子有病”,东北人说话——“大傻”。

  当时,我有一些财产,在一九九七年左右的时候,大概是一套商品房,和几十万存款吧。本来我打算给父母一些钱,因为并不知道我的钱相对宽裕,我母亲说:

  “我们用不到你们的钱,将来退休金都花不完。”

  我想想也是,于是,就把绝大部分存款捐到皈依师的寺院里了,留了六、七万现金,随身带着,作为寻找出家地方的路费。

  迅速地辞掉了工作,把房子交给两位好朋友照看,房产证也一并交给他们保管。于是,我就踏上了出家的旅程。

 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,到了好几个省,我交着伙食费和住宿费住了好几个寺院,每到一处,都留心观察,看哪位师父人品好,就向他来打听,在哪里出家合适,那个寺院风气好,师父的修行好,等等。

  因为那时的寺院条件都比较差,有困难的出家人到处都是,最起码,都缺路费。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“散财童子”,散来散去,等到终于选择好了出家寺院的时候,身上只剩下不到一万元了。即便如此,等我到达剃度师父所在寺院的时候,慢慢地,我才发现,差不多,我就算是一个富翁了。

  于是,和几位共同发心出家的同修,住在一眼大窑洞里,每天烧火做饭,扫地劈柴,规律地作息,接受着寺院常住的考查。经过了半年左右,师父看我们这一拨人的确不错,破例同意提前给予剃度,并选好了日子。

  这时,我想起了自己还有一样牵挂的事——我还有一套房子呢!要把它处理掉,免得将来影响修行。而且,后路也要断干净才好,要把这个家出到底。

  和我的两个朋友电话里商量了一下,就开始办,迅速出手给了一位朋友的上司,卖了十五万元,送给两位朋友每人一万元辛苦费,因为他们都不算宽裕。其它的十三万元,都汇给了我师父,捐给寺院。我师父是一位极其厚道、具足德行的修行人,向来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因果分明。他不肯接受我对他个人的供养,只接受供养常住,并一再让我自己多留一些备用,我就留下了一万元,其它供养寺院常住,全部登记入账。

  出家,我就这样出家了。

  剃度后一年左右,师父安排我们师兄弟几个一同去受戒,路途很远。当时,我的钱已经散的差不多了,“散财童子”生涯宣告结束。在受戒归来的时候,身上正好是一无所有,如今回忆起来,还能记得起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,无牵无挂,两袖清风,无怨无悔,光明磊落。

  从此后,唯一向道之心,曾未退失。

  十几年以来,无论自己内心的各种习气如何地泛滥,烦恼如何地生起,我都不曾被它们吓倒,因为,早在出家之前,我就学会了布施,学会了放舍。

  放舍钱财,放舍身心执着,放舍面子,放舍一切有所得心——这,大概就是出家吧。

  出家,就是这样一种布施,放下和舍弃的布施。

  当把一切的一切,都布施地干干净净的时候,剩下的,就是清净心,就是佛性,就是自在法身。无需寻找,它随处自然显现。

  你仍然可以把它布施给所有的众生,然而,谁也拿不走它,谁也得不到它。

  ——因为,谁都不曾缺少它。


标签:一位 法师 出家 的心 心路 
相关评论

文殊师利勇猛智   普贤慧行亦复然   我今回向诸善根   为得普贤殊胜行   愿我离欲命终时   尽除一切诸障碍   面见彼佛阿弥陀   即得往生安乐刹   

京ICP备20016566号